从逐日气象站点数据生成生物气候变量(bioclimatic variables)的完整流程。生物气候变量是最大熵模型(MaxEnt)中进行物种分布预测的重要环境变量。主要工作流程包括:数据获取:从NCEI获取2024年全球气象站点的逐日数据,筛选中国区域的站点数据;数据处理:使用Python合并所有站点CSV文件、清洗数据并计算月均值、将数据按月份分割为12个文件、使用R语言的克里金法(Kriging)对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、为每个月生成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栅格数据;生成生物气候变量:使用R语言的dismo包中的biovars函数计算19个标准生物气候变量,输出为GeoTIFF格式栅格文件。
从PDF发票中获取商品细则
单纯是为了方便才弄出来的一个东西,果然懒才是进步最大的推动力
自用工具集合
将之前的两个工具整合到一个Docker容器中,方便使用。
利用OpenAI高质量翻译Markdown文件
前面不是写了一个将SCI文献的PDF转换为Markdown格式的工具,现在这个工具是为了完善工具链写出来的,转换完就可以马上将文献翻译成中文。
使用python将SCI文献PDF转Markdown
这是之前写文献综述的时候,为了方便整理文献,写了一个小工具,可以将SCI文献的PDF转换为Markdown格式。
生物适应区预测中,使用ENMTools进行冗余样点剔除
在生物适应区预测中,样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,而ENMTools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剔除冗余样点,提高预测的准确性
用arcgis和maxent适应性区划中的一些点
最近的课题有用到这两个软件,其中做maxent的时候需要气象因子,而在worldclim下载的未来生物气象因子只有一张包含19个波段的tif文件,需要手动拆分成19个文件。实在是没有找到用arcgis拆分的方法,所以转向了python
小工具分享
这个小工具是在做数据处理期间,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临时编写的。主要利用百度地图api对从NSII网站上获取的标本数据批量查询经纬度
成都中医药大学“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”发布会成功举办
7月2日上午,成都中医药大学“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”发布会暨研究联盟成立仪式在学校博物馆举行。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,四川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何延政,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出席会议并致辞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向大会致贺信。来自全国 60余家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发布会,线上参会人数达9000人。会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主持。
对中药“毒”的理解
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已经进入了快速的碎片化信息浏览时代,伴着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、马兜铃酸事件,网上逐渐出现了“中医黑”等一批对中医药抱有偏见的人群,使中药的安全性备受质疑。这是不可避免的,相比较现代医学的化学药品,中药的毒理机理并不完全清晰,在部分未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的人群中存在认为“中医是骗子,中药吃了就会出问题“的现象是正常的。所以解释中药的“毒”含义是解开社会舆论路途之一